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

堂堂小溪

八號風球,不介意在風雨聲中讀一篇稍長的文章吧?
這是近日讀到的一輯專題文章,至為精彩。寫胡適,在中共十八大舉行的前夕,呼喚善用「胡適的思想資源」。(《亞洲週刊》729)
胡適晚年愛吟誦宋朝詩人楊萬里的這一首詩:
萬山不許一溪奔,攔得溪聲日夜喧;
等到前頭山腳盡,堂堂小溪出前村。
胡適的思想是這一道不撓的小溪。歷史轉折、政治批判,到頭來阻擋不了小溪,堂堂正正地流注到我們今天的生活世界。
胡適的思想有什麼了不起?要抬舉到關乎中國未來的思想資源這個高度?
十年文革浩劫之後,中國從廢墟中重生。改革的方向,緣自一場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」討論。很多人以為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」是鄧小平復出後提出的,其實不是。最先是南京大學教師胡福明撰寫了一篇題為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」的文章,投稿去《光明日報》,經多次修改,官方改題為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」,由《解放軍報》等各大報章向全國發放,引起激烈的爭論鄧小平肯定了這這說法,以此作為改革開放政策的理論依據。這是1978年。中國從此開放改革。(參考:http://www.rthk.org.hk/chiculture/china50years/years1970_epi149.htm)
這與胡適有什麼關係?《亞洲週刊》文章道出因緣: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」高唱入雲,學者覺得「實踐檢驗真理」的說法似曾相識,卻不知典出何處。中央黨校的智庫教授和學者在馬列及毛澤東著作中地毯式搜尋,「掘地三尺」也一無所獲,偏偏沒想到在幾十年前胡適的《杜威先生與中國》書中,早已寫著:「一切學說與理想都須用實行來試驗過:實驗是真理唯一的試金石。」
普林斯頓大學周質平教授在去年發表文章紀念胡適「120歲生日」,也提到鄧小平與胡適的「不謀而合」。我看這並非不謀而合,是那位南京大學教師胡福明用功讀了在極左時時被禁的胡適的著作。胡適的思想真是救國的泉頭活水。
周質平慨嘆,「而今我們回看1950年代對胡適思想的批判,無非只是一個政權集全國之力,對一個手無寸鐵的知識分子,進行長達數十年的誣衊和歪曲。但有趣的是被批判的,不但不曾被打倒,反而浴火重生。胡適思想在上世紀80年代和中國人重見的時候,他的自由、民主、科學、理性、溫和,再度成為中國思想界久旱之後的甘霖。當政者費盡心機要打倒,剷除胡適的思想,結果卻把一個在五四時期『應時之人物』,一變而成了改革開放初期『先時之人物了。」
寫到這裡,再誦一遍楊萬里這首詩:
萬山不許一溪奔,攔得溪聲日夜喧;
等到前頭山腳盡,堂堂小溪出前村。
「攔得溪聲日夜喧」,怎麼忽然聯想起香港特區的日夜喧嘩?香港也是中國的「堂堂小溪」嗎?抑或注定了只能接受「國民教育」改造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