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

一個制度靠一個人

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立法會斬釘截鐵地說,中央政策組在公職人員任命程序中沒有審批、否決或委任權,顧問高靜芝只是統籌。

不過,同一天《明報》李先知專欄根據政府消息人士提供的消息,說得同樣分明:高靜芝可以主動舉薦提名給局長,個別局長不但不以為忤,更主動問她要人名。

綜合來說,我昨天的觀察離事實不遠:她的角色似是complement and steer舉薦人選是補充(complement)局長的人才網絡,所有來自政策局的提名要經她過目是為特首駕馭(steer) 大局。
從人事制度設計的角度看,把一人放置在如此一個關鍵位置,是好主意嗎?人事制度,我通常問四個問題:
一、       它對焦了嗎?
二、       能否達到期望的效果?
三、       有何風險?
四、       能否長治久安?
在這個case,我的看法是
一、       這是對焦的。針對的是,原有程序便利政策局主導,特首處於被動。
二、       新附加的舉薦途徑是另闢蹊徑,由特首完全信任的人主理,局長的舉薦名單亦由她一人審視,這等如從政策局收回大部分實質的公職人員任命權,可說達到效果。
三、       有相當風險。特首完全信任的這個人必須無私心、心胸廣,觀人不偏不倚,而且要untouchable。什麼是untouchable?就是不受鑽營的那些人誘惑,不群不黨。風險是什麼?就是成也蕭何、敗也蕭何。萬一這個人的品質與上列要求相反呢
四、       不能長治久安。這個位居要津的人,今天姓高可能無問題,下一回可能姓邵!同是姓邵,邵國華與邵善波也不樣。太倚重一個人,就不能成為良好制度。
這四點是顯淺道理,高靜芝是人力資源專家,不會不曉得。希望她能向特別信任自己的特首進言,改進新制。為長治久安而主動讓權,是可貴的無私行為。

2 則留言:

小虎爸爸 提到...

出問題的,正是期望的「效果」(從政策局收回大部分實質的公職人員任命權)本身。
公職機構的人員任命,是政府各政策局吸納社會上的政治力量的方法,即是所謂「行政吸納政治」。
今天,將此任命權收回特首,變相將支持特首的政治力量也吸納入政府,也是另類的「行政吸納政治」。
整件事,由頭至尾都不是人力資源政策,而是徹頭徹尾的政治。

匿名 提到...

葉國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