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

在維也納訪尋AKH

上月底休假旅行,在維也納住了幾天。友人是音樂家,温暖接待,帶我們到訪比一般景點更有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地方。
他還問我們還有沒有特別想到之處,我想了一想,點了維也納總醫院。他笑道,帶朋友看醫院還是頭一遭。
事緣人在歐洲時,我的一本書正在香港那邊付印(《醫院筆記:時代與人》,香港三聯),而書中有一章的主角正是維也納總醫院(Allgemeines Krankenhaus der Stadt Wien,簡稱AKH)。
維也納總醫院不是一家普通的醫院。它是奧地利哈布斯堡君主國(Habsburg Monarchy)在18世紀黃金時期經三朝君主建設的醫院旗艦。
它的前身是收容貧病無依的機構,1693年由奧皇Leopold一世下令建造時,規模已可容納1千多人。經過Maria Theresa女皇長時期的「開明君主制」統治,病床容量很快擴充至1700餘張。
繼承她的兒子Joseph II1780年下令檢討全國醫院建設,把一般濟貧工作下放至地方政府機構,中央則銳意建設比法國更有氣魄的全歐洲最大的醫院。AKH換上新裝,負起新使命,在1784816日啟用時,是一時盛事。
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過的醫學家當中,最知名的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1856-1939)和最率先發現人類ABO血型的Karl Landsteiner 1868-1943)。
乘公共車去到AKH,高興地拍了「招牌照片」,但這是另址新建的AKH,沒有絲毫歷史氣味。友人說,原來的AKH建築還在,離這兒不遠。這當然要去。原來昔日的AKH就是今天的維也納大學。在裡面緩緩散步,真的感覺到另一個時空。

原載 《信報》「醫三百」專欄,2016618日,經修節


沒有留言: